健康生活,从控盐开始行动
我们每天都在摄取各式各样的食物,盐作为百味之首,是一日三餐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盐量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胃病、骨质疏松、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在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确定为“9·15”减盐周,倡导“人人行动,全民控盐”,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一环。
家庭是减盐行动的主战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科学控盐呢?
1.使用控盐工具:推荐使用定量盐勺、控盐瓶等工具,可以精准有效地控制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成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不超过5克。
2.识别“隐形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比如:酱油、味精等调味品、饼干、咸菜、腌制食物等食品中含有的盐。生活中大家选择食品要观察营养成分表,钠代表含盐量,1克钠相当于2.54克盐,要少购、少吃高钠食品。
3.做好总量控制:在烹制菜肴时用盐量不应完全按每人每天5克计算,需要考虑到成人及孩子的差别、日常食用的零食、调味品等食盐的含量,都需要计算在内。
4.巧用替代方法:烹制菜肴时减少使用酱油、味精、鸡精、蚝油、酱料等含盐多的调味品,可使用葱、姜、醋、蒜、花椒、辣椒等替代提味。
5.选用低钠盐:选用低钠盐、碘盐等含钠相对较低的调味品,以减少钠的摄入。患有甲状腺疾病患者,选用无碘盐更为合适。
6.掌握放盐时间:烹制菜肴在出锅前再加盐,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吃起来口味也不会损失。
少盐饮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长期坚持,通过逐渐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