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红土地上小康路 小油茶果变身“绿色银行”——大椿乡大椿村村民王小华

发布日期:2021-09-09 11:52 信息来源:修水县残联 访问次数:


初夏时节,在大椿乡大椿村、新庄村多个山头,一株株油茶挺立风中,一颗颗刚结出的油茶果摇曳枝头,煞是可爱。“这些油茶树陆陆续续挂果了,两三年后就要进入丰产期,自然生态、无公害、无污染的油茶将成为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油茶树旁,大椿乡网形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小华高兴地说。


1966年2月出生的王小华是大椿乡大椿村村民,早年外出务工,勤劳善良的他经过多年打拼有了积蓄,正当他准备再加一把劲,创一番事业时,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2005年初,当时在浙江温州一家工厂务工的王小华不幸遭遇工伤,左手四个指头致残。“当时对生活几乎丧失信心,左手废了,一只手能干什么?”从医院出来的王小华情绪低落,沮丧万分。王小华的妻子李冬梅小时候被狗伤害致残,右脚不能正常行走。一家两个残疾人,家中还有年幼的儿女,王小华感觉前途一片茫然。回家后,夫妻俩拖着残疾的身体,耕田种地,日子举步维艰。


不甘命运摆布的王小华认定农村也能大有作为,只要勤快、努力,一样可以过上幸福生活。2012年,他与三个好友合伙,发展88亩油茶产业。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油茶产业,从不懂到熟悉,王小华认真摸索,精心护理,终于积累了一套油茶种植的经验方法。从小就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决定单干,从2013年开始至2020年底,他先后投资130余万元,流转荒山750亩发展油茶产业。为了带领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脱贫致富,2017年,王小华注册成立“大椿乡网形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22户,其中贫困户12户,社员以土地、资金和劳务等形式入股分红。这22户社员中有4户是残疾人。村民李燕岩妻子、儿子均是残疾人,他们去年在合作社务工工资超过7000元。“我自己是一名残疾人,非常理解作为一名残疾人的苦衷,能够帮上他们一把,是我最大的心愿。”王小华动情地说。


近几年,王小华每年都要支付劳务工资8—10万元左右,每到油茶管护忙碌季节,除草、施肥、灭虫,男工工资每人每天250元,女工工资每人每天160元,每天中午工人们都在王小华家里集中用餐,一餐有10多个人,都是王小华妻子李冬梅操持。勤劳的夫妻俩不仅种油茶,还种了水田4亩,养猪4头。“妻子虽然肢体残疾,但她依然像健全人一样,洗衣做饭、耕田种地,样样做在前,真是苦了她。”说到妻子李冬梅,王小华心有愧疚。

 

勤劳换得幸福来。随着油茶一年年长大,王小华也开始慢慢收益。去年收获400斤山茶油,以每市斤80元的价格出售,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收入3.2万元,今年预计能产800斤以上山茶油。王小华说:“发展油茶是个投资周期长、收益较慢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我得到大椿乡和县残联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县残联还补助1.5万元资金。”

王小华和李冬梅夫妇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在他们看来,知识能改变命运。他们的两个孩子学习十分努力,儿子现在在南昌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女儿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在在南昌一所大学教书。

“不以残疾的身体找借口,不以坎坷的命运找理由。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和妻子始终坚信通过勤奋努力,定能换得幸福生活。”王小华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