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微博
  • 繁体字
  • 索引号: v617593-0401-2024-00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东湖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生成日期: 2024-01-09 09:07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分享到:
    东湖区卫健委打造“院内、院外”双循环,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 浏览量:
    • 【字体:     

    东湖区卫健委直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等问题短板,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打造院外循环系统,以全程优质医疗服务为抓手打造院内循环系统,内外结合打造双循环模式,推动区属医院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升级,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生存,以全程优质医疗服务促发展。

     一、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打造院外循环系统

     院外循环系统是区属医院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个人提供全面和个性化医疗服务。 一是做实签约服务。发挥家庭医生团队“走出去”进社区巡诊义诊作用,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认得了人、上得了门、说得上话”。通过省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做好签约服务,详细记录居民的健康信息和动态化体征数据,当出现体征数据异常时,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二是提供健康咨询。区属医院通过智医系统AI数据分析诊断(达到副主任医师80%的水平)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是建设医疗集团。拓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把三甲医疗资源下沉到区属医院,通过智医系统开展远程医疗和双向转诊,把健康医疗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里,为居民提供合适、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以全程优质医疗服务为抓手打造院内循环系统 

    院内循环系统是指找准特色科室、名医工作室发展思路,多举措练好医疗技术水平“基本功”,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全程优质医疗服务。 一是找准特色科室、名医工作室“突破口”。区属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强化特色科室建设,如南昌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中医康复特色科室,提供火龙罐、长蛇灸等中医康复保健服务和中医美容服务,扬子洲卫生院提供中医康复和盆底康复服务;大力发展“名医工作室”,如南昌市第八人民医院建立“老中医传承名中医工作室”,南昌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中医外科名医工作室”和“中医内科名医工作室”,南昌牙病防治所建立“口腔正畸综合治疗工作室”。 二是练好医疗服务“基本功”。采取“送出去,走进来”医院进修、“老带新,传帮带”、“东湖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等方式,医疗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8:30,执行“行政人员围着医生转,医生围着群众转”工作方式,抓好“小个专”课题申报并强化课题结果运用,熟悉并合理运用医保政策,增强区属医院在康复医学、临终关怀、医养结合等方面医疗服务功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信任度,提高复诊率。 三是扩展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东湖区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类别医师及中医诊疗设备,完成滕王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示范中医馆建设,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以医防融合一体化为重点打造健康东湖样板 

    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管理整合到签约服务包中,形成“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打造健康东湖样板。 一是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将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实现“医中有防”“防中有医”的健康服务格局,不仅让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大幅提升,更让群众健康在家门口就能“守得住”。 二是推进健康东湖“四个创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国家级健康县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江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效和国家卫生城市常态长效治理。 三是推动民生项目“接地气”。常态化推动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两癌筛查”等民生实事项目,完成2024年托位数和社区托育点的建设任务,拓宽医疗床位建设。续建东湖区医疗与公共卫生项目提升工程、南昌仁心医院江西总部项目。

    手机扫码浏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主办:东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南昌东湖网站    电话:0791-86221407

    赣ICP备05005744号-2    网站标识码:3601020001    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097号

    Baidu
    map